桃林王母坳悬崖上“抗日崖”刻字
(图/文:袁中和)“战争”是个残暴的字眼,它与“血流成河、尸横遍野、家园破碎、妻离子散”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。因此我们热爱“和平”,和平带给我们宁静祥和、平安幸福的生活。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,就走上了被外敌入侵的丧权辱国的战争之路。1937年,中国军队打响了反击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,历经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,中国终于赢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,从此走上了国际大国的政治舞台。在八年抗战过程中,中国军民用鲜血谱写的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,可以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热泪奔流。记住历史,我们才能开创未来。记载抗日历史,是我们这一代人刻不容缓的责任。
新化是雪峰山战役的主要战场之一。战争过去70年了,曾经经历那场战争的八九十岁的老人已经不多了,我们应当尽快把这些老人的回忆整理成文史资料。因此,我们在当年日本鬼子入侵新化的主要之地:上梅、石冲口、维山、科头、洋溪、槎溪等几个乡镇发起寻找抗日遗址、挖掘整理抗日文史的活动。这个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,各地村民踊跃为我们提供线索,各个地方都有很大的发现。
2015年4月1日,朋友曾楚昌先生到桃林岳父家省亲,和众人说起桃林抗日的事情。有人提供了一个重要情况:在桃林王母坳悬崖上,有“抗日岩”几个大字。我们闻讯后,邀约了袁勇中先生、罗振民先生、萧时顺先生和罗旭龙先生,在向导唐先生的带领下,来到桃林抗日战场。
桃林西冲,曾是国民革命军73军77师230团团部所在地。走上山头,我们看到沿汝溪河东南岸,隐约可见当年战争留下的战壕,连绵往上几百米,深浅不一。有的已经被当地群众填平了,有的还有七八十厘米深。抗战当年,中国军队就在这里,与疯狂的日本侵略军血战三昼夜,枪林弹雨,大炮轰鸣。随行的83岁罗学荣老人还记忆犹新呢!
我们一行七人,一边听罗学荣老人讲抗战的故事,一边扒开柴草,来到人际罕至的王母坳悬崖之下。悬崖属石灰质花岗岩,高二丈有余,宽数丈。悬崖上模模糊糊有几个大字,全被青苔和石垢遮住,已看不清字迹了。曾楚昌先生从附近1000米之处的农家借来梯子,我自告奋勇的爬上楼梯,凑近悬崖一看,又发现了两行小字。我急忙叫来袁勇中先生,递上一块石头。我用石头轻轻的把几个大字上的青苔和石垢刮去,就露出了几个大字“抗日崖”(与群众原先说的抗日岩有“岩”和“崖”的区别),再仔细地刮去两行小字上的青苔石垢,字迹仍然模模糊糊。我因眼睛近视,就要“身轻如燕”的罗旭龙先生上来仔细分辨。罗旭龙先生首先用一瓶矿泉水把两行小字洗净,才一字一读地说出两行小字的内容:陈为韩 民国三十四年春。这些字迹现在已经很浅,经过70年的风侵雨蚀,大都斑驳模糊了。
据查湘西会战文史资料,陈为韩:湖南长沙人。1939年1月接替汪之斌(湖南永顺人.笔者注)任国民革命军第73军15师师长,授少将衔。1942年3月任73军副军长。1945年3月,该军隶属第4方面军时,彭位仁任第4方面军副司令长官,韩浚接任军长职,陈为韩任副军长。同时,该军奉命进行编制调整,原辖暂编第5师被裁减,另将第29军第193师改隶第73军。此时,该军下辖:第15师,梁祗六任师长;(湖南涟源人,笔者注)第77师,唐生海任师长;(湖南石门人,笔者注)第193师,萧重光任师长。(湖南邵阳人,笔者注)此次整编后,该军参加了湘西会战通过这些史料表明,时任73军副军长的陈为韩将军曾亲临桃林战场最前线指挥战斗,并在这悬崖峭壁之上亲笔题写“抗日崖”三个大字。表达了陈将军:不怕牺牲,亲上前线,和誓死保家卫国、抗战到底的精神。
{#commenttime}
{#commentuser}[{#commentip}]说: